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服务支持 > 正文

学者应以务实的态度服务“一带一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5-7-2 16:22:41 人气: 标签:服务态度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李永全

  本报记者

  徐蔚冰

  学术界、学者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服务于“一带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李永全近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就学术界服务“一带一”战略的有关问题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在“一带一”问题上,理论和学术研究明显落后于实践

  一见面,李永全所长就从现在都在关注的“一带一”说起。李永全认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一项在国际上提出的合作发展为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前所未有的: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习访问中亚期间,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提出了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经济带”的。同年10月3日,习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期间,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在印尼发表,又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同年11月召开的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则把“一带一”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而当学术界、理论界还在论证“一带一”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的时候,国家又在实施这个战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2014年10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2014年11月中国国家习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绸之基金;2015年3月,中国国家发展和委员会、中华人民国、中华人民国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的愿景与行动》,详细阐释了“一带一”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国际社会关心的问题。

  李永全表示,这样的形势发展使以阐述意义和必要性见长的学术界陷入尴尬局面,因为此时我们的学术界、理论界以及一些智库在“一带一”问题上阐述必要性和意义已经明显没有必要和意义。

  “一带一”是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不是地缘博弈

  李永全认为,“一带一”标志中国进入新时期。如果前35年的主旋律是“引进来”,则未来将会是“走出去”。此前是通过“引进来”实现中国振兴,此后是通过“走出去”实现共同繁荣。因此,我们提出了丝绸之:“和平合作、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丝绸之经济带”的核心是实现亚洲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因为基础设施恰恰是亚洲许多国家发展的瓶颈,也是我国与地区国家经济合作的薄弱环节,实现互联互通就是深化彼此的合作。此外我们还要加强“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为此我们要进行政策沟通,要实现相通。

  李永全强调,虽然“丝绸之经济带”成为中国的发展战略,但是对外而言,它仍然是一个合作,因为参与这个合作过程是自觉、自愿、自主的行为。我们的学术界要让国外一些人明白,“丝绸之经济带”只是经济合作,没有地缘包袱,参与“丝绸之经济带”建设并不要求主权让渡。任何把“一带一”做地缘解读的做法都是不合适的、不准确的。这样的解释会在国外引起不必要的担忧。

  推进“一带一”建设任重道远

  李永全认为,“一带一”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业。

  “一带一”的提出后,曾经在国际上,尤其是在我们的周边引起很大反响、不同的反响,有支持、有怀疑,甚至有抵触。而目前,“一带一”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不仅如此,周边国家还在本国发展战略方面与“一带一”接轨。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2014年底提出“之”战略,其基本思、构想与丝绸之经济带有异曲同工之妙。俄罗斯在“丝绸之经济带”提出后,曾经担心本国某些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冲击,甚至担心丝建设会冲击它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以及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经过一年多的沟通,尤其是习在2014年2月和5月与普京总统的会晤,双方消除,达成战略共识,今年5月8日,习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了《关于丝绸之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双方将把丝绸之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对接。

  李永全向记者介绍,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做了大量宣传、解释、沟通工作,我国的学者多次参加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国举办的有关专题国际会议,为使国际社会正确理解“一带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推进一带一建设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投资会有风险,项目会有竞争,地缘因素会起作用,因此我们学术界、学者更应该以严谨务实的态度,以创新的和工作方式为实现这个伟大构想而努力工作。”李永全说。

  智库建设面临新挑战

  采访快结束时,李永全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一带一”建设向学术界,尤其是智库提出了全新的任务。他认为,我国以往的智库,多为狭义的智库,主要是出思想、出战略、出,而在“一带一”建设问题上,仅仅上述工作已经不够了,智库还要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宣传、要搞公共外交。

  而要完成这样的任务,李永全认为,我们学术界和专家学者们仅仅坐在书斋里已经远远不够了。学者应该走出去、深入下去搞调查研究。我们的学者要与世界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我们的学术界真正了解世界。为此,学术界需要更加务实的作风,切忌浮躁、浮夸,切忌想当然,学术界应该用自己的学术求得社会的认同。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