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家具市场整体上依旧低沉。处于终端销售市场的卖场和经销商频出奇招,搞活动、做促销、送礼品却依然撼动不了消费者“坚强的意念”,其好似吃了定心丸般,“铁打不动”。而要维持家具业这一“天平”的平衡,一端的成品家具“砝码”有所减弱时,另一端的定制家具必然要“加码”才能使整个链条平稳。 因而随着成品家具的短暂“衰落”,定制家具异军突起,成为家具行业的新生“黑马”。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前几年依旧火爆的成品家具如今不再“受宠”,取而代之的是近来的定制家具发展如火如荼,许多原本做成品家具的企业、经销商纷纷把目光转移到了定制家具,整个市场“猛吹定制风”。 定制如此“火热”,成品企业也来“插一手” 定制家具的火热,“捧红”了一批定制企业,也吸引了一批成品家具企业的“加盟”。在今年三月东莞展上,主场三号馆有一半被定制承包,许多知名成品家具企业推出定制系列产品,随后的广州展和深圳展更是直接开出定制馆,“各路英雄豪杰各展拳脚”,现场气氛异常火爆。七月初的广州建博会更是直接把定制送上“荣耀”的制高点,四个展馆中有三个定制主题,占据了整个建博会展馆面积的1/3,大有一副“吞噬江海之势”。 从展会规模可以看出定制的火爆,从定制的品类拓展亦可知晓定制的快速发展。从开始的定制衣柜、定制橱柜到现在的全屋定制、集成定制,家具企业的定制之路早已不再局限于单一品类,而是倾向于走多元化道路,纷纷将触角伸向包括卧室、客厅、餐厅、书房等在内的整体家居产品。 在对定制激昂澎拜的呐喊声中,家具人都默认一个真理:市场上什么品类的家具畅销,大家就都去做什么家具,初心似乎没有那么重要,生存与赚钱才是重中之重。于是乎,不论之前是做什么品类的家具,现在定制火了,个个都来“插一手”,好像谁不来趟这浑水就会被贴上“异样”的标签。以定制起家的企业,如尚品宅配,目前多在寻求多元化发展,而“半路出家”的成品家具企业则更多是在寻求切入定制的最佳突破口。 值得一提的是,定制家具有其“自豪”的资本。在整个家具行业陷入低迷的当下,定制家具呈现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且据了解,目前国内领先的定制家具企业销售规模约10-40亿元,并保持30%以上的高速发展。有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定制家具市场渗透率的提升及定制模式向其他家具品类扩张,未来定制家具市场规模将达千亿以上。 显然,定制这块蛋糕还是蛮大蛮诱人的,对于目前在生意场上频频失意的众多家具企业而言,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后来者”成品家具切入定制能否真正抢得蛋糕,且这个份额的大小分配如何,只有市场能给出答案。 设计是软肋,同时也是制胜点 目前“大红大紫”的定制,在展示其与众不同的诸多优势之余,很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在个性化标签突出的年代,消费者追求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本身,产品设计也是订单成交的关键因素所在。而目前许多定制品牌对定制的理解还停留在改改尺寸和颜色等简单的层面,没有以软件、数据、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生产,因而也没有真正意义上捉住“定制”的核心,以至于不少人质疑:现在鼓吹的定制是否真正意义上解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家居生活的需求? 其实,真正做好定制家具,除了把控好产品的质量与服务,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有时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只不过,现阶段的家具企业为了能够快速扩大市场版图,抢占市场份额,把注意力更多放在了市场营销与产品生产上,设计往往被忽略,或者说重视程度不高。 首先,产品的设计不够时尚,同质化严重,风格多元化成分不高。目前,市面上有数不胜数的定制产品,进入家具卖场,琳琅满目的产品,令人眼花缭乱。而只要是多走几家,相互比较下,不难发现,家具产品、设计大同小异! 其次,设计团队薄弱,没有形成一种力量。现在很多定制企业的设计师团队都处于薄弱的状态,究其根源还是企业的设计意识还未觉醒。许多企业,特别是成品家具企业,其设计师往往是企业老板,既是领导又兼职设计师,一心几用,难以设计出能够引领潮流的“爆款”。加之,家具行业门槛低,对技术的要求不高,但凡有一定的资本便可“自立门户”,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无规则的运作与经营,互相抄袭,造成市场的同质化泛滥。 对于老牌成品家具企业而言,切入定制领域,无非是想要尝尝这块蛋糕的“可口味道”,“好吃就多要”,且目前成品市场持续低迷,而定制又处于疯狂发展的态势,多数人跨界走入定制也就不足为奇了。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新的风口出现,势必要引起“骚动”甚至变革,成品家具企业跨界定制也会面临诸如设计升级、制造模式、信息系统、服务层次等多方面壁垒。在行业发展疲软的时候,定制的出现可否作为新的风口继续为行业的发展造血并引航,关键在于家具人的同心协力,共同遵守行业的“游戏规则”。 推荐: |